快捷搜索:  as  %{43210*40123}  xxx  诈骗案  www.ymwears.cn  情系雅安  蔡义文  test

惠阳平潭镇15天种下9000亩晚造水稻

粮食安全,国之大者。岭南立秋后的阳光洒在平潭镇广袤的田野上,一株株嫩绿的晚稻秧苗随风摇摆。平潭镇作为惠阳区“重要粮仓”之一,将严守耕地红线摆在突出位置,把“粮食安全生产”深深刻在乡村振兴的丰沃大地。连日来,辖区镇村干部跑遍17个村(示范场)的每一块可耕地,把“谁来种、怎么种、如何种得好”拆解为三个解决方案:村委挑大梁、供销社托管、政企订单合作,因地制宜推广稻菜水旱轮作、旱稻直播等技术,用半个月时间跑出“平潭速度”,完成9000多亩晚造水稻种植。一茬茬晚稻秧苗扮靓农田,既稳住群众的“米袋子”,也筑牢乡村振兴的“压舱石”。

  ◆党建领航

  打通“堵点”点燃干群种粮热情

  粮安天下。平潭镇党委、政府第一时间召开攻坚部署会、推进大会,细化阶段目标、整改路径,构建“主要领导统筹抓、分管领导包片抓、驻村团队蹲点抓”三级责任体系,压紧压实村(社区)粮食安全主体责任,形成“田有人守、地有人种、责有人担”的闭环机制。

  镇村干部用10余天跑遍17个村(示范场),对闲散用地“过筛式”踏勘、“地毯式”摸排,逐块登记位置、面积、现状及难点,建立整改台账;把任务分解到村、到场、到人,倒排工期、挂图作战,先易后难、先急后缓,逐个销号。

平潭镇打好晚稻攻坚战。

  各村党组织通过“支部联系党员、党员联系群众”双线发动,深入田间地头宣讲土地政策和复耕奖补办法,打通群众心中“堵点”。房坑村从集体经济中列支36万元,完成160亩撂荒地复耕;张新村借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契机,一举整治80亩低洼内涝地;全镇在财政紧张情况下仍专项列支5万元设立耕地复种奖励基金,对提前完成任务的村给予奖励,进一步点燃干群种粮热情。

  与此同时,聚焦农田水利设施短板,平潭统筹推进3.3万亩高标准农田设施维护,重点实施10个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,系统性解决约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难题。特别对鹤湖村等缺水区域实施管网延伸工程,为粮食稳产增产奠定硬件基础。

  平潭镇农办加强与农资供应部门的沟通联系,协调区农科服务中心免费提供优质稻种5000斤,保障种植生产需求。大力推进“稻菜轮作”生态种植模式,引导镇内2家农业龙头企业、5家蔬菜种植大户合作进行稻菜轮作,在有效改良土壤质量的同时,增加粮食种植面积900余亩。

  ◆多元协同

  构建“供销社托管”服务模式

  围绕“谁来种、怎么种、如何种得好”,平潭镇多措并举谋发展。

  结合今年上半年,辖区川龙村250亩沙质土壤旱播技术试验田实现亩产超1000斤的重大成果,在其他田地复制这种做法,提高耕种效率,将“藏粮于技”落到实处。

  镇政府牵线搭桥,创新构建“供销社托管”服务模式,也就是“惠供公司+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企业+村集体+农户”合作机制。平潭镇采取“连片整治+代耕代种”模式,对500余亩成片的撂荒耕地图斑以及400余亩图斑外耕地进行复耕。据统计,目前已完成撂荒耕地复耕近1000亩。

  鹤湖村四面环水,农田基本是沙质土壤,几十年未种植过水稻。在这次晚稻攻坚战中,以旱稻机械直播模式种下60亩晚造水稻。“我们采取‘村企合作’模式,村委通过流转盘下了60亩稻田,由新三村(惠州)塑胶工业有限公司出资1000元/亩,合作开发耕地。”鹤湖村党总支书记徐冠岭表示,待收成后,农产品供应企业饭堂,6万元收益归村集体收入,既形成村企双赢局面,也实现粮食安全与集体增收。

  据了解,为降低稻谷产后损失,平潭镇正谋划在惠州大道旁建设稻谷烘干加工中心,构建覆盖生产、加工、储运的全链条产后服务体系,辐射周边产粮乡镇,确保晚稻“种得下、管得好、收得稳”,让乡亲们放心务农、安心耕种。

  文/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 通讯员陈雨昕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